模棱两可与两不可
2024-12-30 23:21:23
易玄妙
“模棱两可”“两可”与“两不可”
我国古代有一个题为《模棱两可》的成语笑话故事说:
唐朝有个叫苏味道的人,本来很有才学,几岁时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就考取了进士。后来武则天做了皇帝,拜他做宰相。当他做了几年宰相后,就只求保持个人的地位和要求了。在处理事情时,毫无主见,总是说这样办也行, 那样办也行,从不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更谈不上有什么创建和改革。别人问:你当这么大的官,为何对每件事都不能作出明确的决断呢?他说,不作决断就不会犯错误,而犯了错误就要负失职的责任。他还声称这就叫做“模棱 以持 两端”。
于是,从此以后,就有人叫他“苏模棱”。
这里,“模”,是指用手握东西,“棱”是指物体的棱角。“模棱”,就是没有把握到物体准确的方向,不知哪是头,哪是尾,反正头和尾都有棱角。因此,后来的人就把对待事物含糊的、不明确的意见或态度叫做模棱两可。
长期以来,我国的逻辑教科书都借用模棱两可的成语来表示违反排中律的错误。
近年来,才开始有人指出,用“模棱两可”来表示违反排中律的错误是不确切的。应该用“模棱两不可”来表示这种错误。
就拿“苏模棱”的“模棱以持两端”之说来说,这里的两端,可以解释为互相矛盾的判断。“模棱以持两端”可以解释为互相矛盾的判断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很明显,这里只描绘了“不置可否”这种违反排中律的 错 误 情 况。而“模棱两可”中的“两可”,我们则可以将它理解为承认二相互矛盾或反对的判断可以同时为真这种意思,而照这种理解,“模:两可”所描绘的恰恰是违反矛盾律的错误。显然,认为二相互矛盾的判断“两不可”才是违反排中律的错误。所以,只有用“模棱两不可”来表示违反排中律的错误才是确切的。
以《模棱两可》的成语笑话故事为例,当苏模棱说某件事这样办也行,那样办也行时,实际是同时承认二相互矛盾的或反对的判断为真,故其所违反的是矛盾律,其所犯错误是自相矛盾,或曰:“两可”的错误。只有当他对某事不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时,即在二矛盾判断中,不对其一表示肯定意见时,其所违反的才是排中律,其所犯的错误才是模棱两不可或曰“两不可”的错误。
其实在断六爻卦的时候,也会遇上苏模棱这样的卦师,他最睿智的地方是以卦象来讲被预测事物的开始和过程,但是就是不会给出你明确的结果,比如最常用的一句话,“努力也有希望”如果被预测的事没成,那就是你不够努力,因为人家说了努力也有希望,如果被预测的事情成了,那人家说的也对,因为努力也有希望。
鲁迅先生说,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东西,就如地上的路,你努力走了就有希望成为路……